2025年2月3日星期一

Quoi de neuf 010

(一)

今年的年过得有点稀里糊涂。

一月是我们登陆四周年的纪念日。这也意味着我们开始了在多伦多生活的第五个年头。时间真是飞一样地过去,让人感慨。

之前的几年,每年正月,都有朋友张罗着一起吃饭聚会。今年因为种种原因,张罗聚会的两家朋友都不太有余力了,因此也就没有聚成。

我们家(我和妈妈)本来就只和外婆家的亲戚有来往,加上过去的十多年,过年的习俗由互相串门拜年变成了妈妈的兄弟姐妹五家人轮流做东、请客吃席、一大家人一年聚一次,因此过年对我来说就是意味着这样一顿好吃的饭,以及妈妈难得的休息。没有家人的年,如果没有了朋友(在异乡的家人),似乎也变得索然无味了。

再加上今年的除夕是个工作日,家属还 on call,我呢则是晚上出门听了一个讲座,两个人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大餐。于是今年的这顿“年夜饭”,是我出门前做好的晚饭。家属一回家就吃上了,我呢,则是背着饭盒去了图书馆。听讲座的时候果然还是不好意思拿出来吃,又原封不动地带回了家。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顿搞笑的年夜饭,不知道会不会因此印象深刻。

这个年让我重新思考了春节的意义,还有作为异乡人应该怎样庆祝这个节日。

我最亲近的亲人就只有妈妈一个人。她是一个一辈子都在为生存、为了养我而辛勤劳动的人,对她来说,只有在正月的时候,才会觉得休息是有正当理由的,只有在正月的前几天,她才会心安理得地短暂休息,脸上有放松的笑容,说话的语气也不自觉地高昂起来,喜气洋洋的。对我来说,可以和这样的妈妈一起度过一些时间,无疑是宝贵的。

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五年中,我应该都不太可能能在春节回家和妈妈一起过年。

另外一部分我喜欢的过年传统当然是食物和艺术啦。为了明年可以过个像样的年,可能要从现在开始好好锻炼厨艺,研究一下怎么写毛笔字、怎么写春联、怎么剪窗花了。

(二)

前阵子,一口气删了很多因为事务性的需要加的微信联系人和多年没有联系过的微信联系人,因此现在我只有 120 几个微信好友。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从所剩不多的联系人列表里选了一些平时不太联系的人,给他们发了拜年消息。我的本意是趁着大家过节不工作不忙,说不定可以稍微闲聊几句互相了解一下近况。

结果,大部分消息都是一来一回交换一下新年祝福就结束了,让人哭笑不得。

我反思了一下,可能是本来我的吉祥话水平就很不行,加上大家即便不工作,可能也在忙着拜年或休假,的确没有闲工夫和一个远方的人叙旧。或许这不是一个和老朋友保持联系的好方法。

或许,就是应该接受生活中逐渐淡出的关系。我记得那天洗澡的时候,我心里有点难过,有点失落,但是最后还是觉得珍惜现在有的朋友就挺好的,没有必要刻意维持那些难以维持的关系。

(三)

好朋友回国待了一阵子回来多伦多了,我本来想带一个蛋糕去她家。结果蛋糕糊做好、快要进烤箱的时候,我意识到如果烤好再去的话,她们家小朋友就要放学回家了。因此灵机一动提出了非常不合常理的要求——带上做好的蛋糕糊去她家烤。好在朋友欣然接受,于是我带着半成品蛋糕去了她家,接受了她家小猫的热情款待。等蛋糕出炉一看,好成功啊!这可能是我至今为止做得最好的的一个香蕉蛋糕,饱满松软,核桃和香蕉和黄油的香气扑鼻而来,真是太棒了。果然充满爱的食物才会好吃(?)。

(四)

和很久没见的好朋友一起去看了女子冰球。虽然女子职业联赛的门票我还暂时买不起,但是大学联赛的还是可以买得起。

两个人都不太了解冰球的规则,一直在滋哇乱叫——怎么这么快!啊,打起来了!啊,摔了一大跤,看着就好痛!

每次和这个朋友聊天都很开心,她比我小几岁,有一点点调皮,是个朝气蓬勃的人,而且热爱骑车、攀岩和读书,做什么都很用心,是我到多伦多后结识的为数不多的非中国人朋友。

道别时,朋友说,“等你有钱了我们再去看比赛哦”。哈哈,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一个星期有 50 块钱零花钱了。

(五)

连续做瑜伽九天了,势头不错!

滑冰课学了倒着滑,不过刹车还是不得要领。

第一次参加了大风吹女权辩论会,观察大家普遍糟糕的表达能力很好玩(我自己也不例外)。听帮大家做记录做总结的女孩子发言太享受了,她总是能准确地提炼出大家的主要观点,并且用概念工具将大家朴素的观察归纳出来。用中文进行有效的讨论和沟通真的是很难得的经验。这样的鼓励大家表达、沟通、讨论的空间真的很有存在的意义。

日语考试合格了!
对自己目前的水平做了个小小评估